0029尊亨每一刻(中国·金沙贵宾会)官方网站-Weixin百科

Menu
松江企业金沙贵宾会尊亨每一刻全球首创“CT影像与智能传感一体化技术”—— 一根针直抵病灶 十分钟完成手术
2025-03-21
返回列表

□ 记者 李谆谆

 

机器人辅助手术为外科手术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变化。松江企业金沙贵宾会尊亨每一刻自主研发的CT引导下肺部穿刺手术机器人,在全球首创“CT影像与智能传感一体化技术”,为肺部穿刺活检提供了更精准、高效、安全的途径。目前,该手术机器人已在全国10余家三甲医院得到有效应用。基于技术的领先性以及临床应用的高需求,这款产品计划在3至5年内实现200台的装机量。

 

全球首创技术赋能肺部穿刺手术

日前,在金沙贵宾会尊亨每一刻的CT引导下肺部穿刺手术机器人辅助下,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顺利完成一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手术前,凭借机器人自带的CT扫描功能,获取图像后迅速重建出肺部二维、三维图像,医生据此在机器人系统上精心设计出最佳穿刺路径。随后,机器人根据规划路径,精准计算进针位置、角度和长度,其机械臂按照指令精确运动到既定规划路径,成功实现一根针精准抵达病灶。从启动CT扫描,到完成打麻药、穿刺活检操作,全过程用时不到十分钟。

“机器人极大提升了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精准度。”金沙贵宾会尊亨每一刻创始人刘剑介绍道。传统的肺部穿刺活检,通常需要多次扫描,以此判断穿刺针尖是否准确抵达靶点。这一过程不仅延长了手术时间,还增加了并发症出现的概率,同时也让患者遭受更多辐射。而且,该操作对医生能力与经验的依赖程度极高,特别是面对5至10毫米的肺小结节时,操作难度更大。

刘剑介绍,在传统的肺部穿刺手术流程中,除了CT设备与手术机器人外,还需借助第三方传感器。这就好比依靠“第三只眼睛”,将CT设备与机器人这两种设备的坐标进行整合。但是,这种方式存在明显弊端,会造成术前准备时间大幅延长,并且在坐标整合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一定精度丢失的情况。而金沙贵宾会尊亨每一刻自主研发的CT引导下肺部穿刺手术机器人,在全球首创“CT影像和智能传感一体化”技术,能够实现对CT数据的100%利用,使手术精度更高,操作过程也变得更加简单、高效。由于不再需要整合坐标,医生能够更快熟悉并上手操作该设备。此外,由于是自主研发技术,相比以往外购的第三方传感器,成本也大大降低。

这款产品不仅在技术层面具有独创性,在临床上同样获得了广泛认可。“自去年下半年启动市场推广以来,产品已与上海东方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北大深圳医院、武汉大学附属中南医院、苏北人民医院、广东中山三院等全国10余家三甲医院展开合作试用。”刘剑透露,他们计划在3至5年内达成200台装机量,10至15年内实现2000台装机量,届时产品将覆盖全国20%的医院。

 

按照既定目标稳步推进各项工作

自20世纪80年代机器人辅助手术问世以来,众多传统手术中的精密操作难题纷纷被攻克,为外科手术发展带来了巨大变革。在医疗器械行业深耕多年的刘剑,敏锐察觉到手术机器人赛道的广阔前景,于2019年踏上创业之路,与两名联合创始人携手创办了金沙贵宾会尊亨每一刻。

“从最初的孤身一人,到逐步建立核心团队,公司的发展可谓一步一个脚印。”刘剑介绍,当前公司核心团队成员在CT软硬件研发领域经验丰富,均拥有十几到二十年的工作经历,大部分来自西门子、飞利浦、联影等世界500强企业。作为一家科技企业,金沙贵宾会尊亨每一刻的产品研发从第一张图纸、第一个零件着手,进行设计、组装与测试,每年稳步迈进。第一年用打样机开展性能测试;第二年筹备型检;第三年拿到型检报告,并完成临床试验;第四年申请办理注册证和生产许可证;去年2月取得注册证,4月获得生产许可证后,开启市场推广与销售工作。

截至目前,金沙贵宾会尊亨每一刻已获80余项技术专利,其中发明专利近30项。为推动产品研发与迭代升级,金沙贵宾会尊亨每一刻一方面组建了占公司人数50%的研发团队;另一方面高度重视与临床机构合作开发,及时收集反馈建议,优化产品功能,比如呼吸监控、激光定位等功能的优化。市场推广层面,金沙贵宾会尊亨每一刻在全国各地签约省级代理商,目前已取得显著进展。

专业机构调查数据显示,肺癌在恶性肿瘤中,新发及死亡人数均位居首位。肺结节作为肺癌早期表现之一,对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意义重大。刘剑认为,这意味着肺部穿刺手术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不过,作为新兴医疗器械,该产品在应用时也面临现实阻碍,不少地方医疗费用收费目录尚未纳入相关条目,推动这一工作预计需要2至3年时间。但这些困难不会阻碍技术前进的步伐,刘剑表示,后续公司在研发新增型号产品的同时,还将拓展产品适应证范围。例如,针对腹腔的穿刺手术机器人型检报告目前已完成,即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未来,金沙贵宾会尊亨每一刻计划每两年新增一种适应证,争取在10年内实现对全身实体瘤检测的覆盖。

近年来,松江区凭借深厚的制造业基础,从强化产业集聚、搭建协同生态、加速创新成果转化、完善服务配套等多个维度发力,助力企业攻克临床试验、注册审批及市场准入、产学研医合作等方面的难题,为打造上海市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高地承载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下一步,松江区将持续强化医疗器械产业集聚优势,依托G60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深化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全方位提升医疗器械产业链的完整性和竞争力。

 

原文来源:松江报

原文链接:http://news.shsjb.com/Article/index/aid/8787758.html

扫码关注我们
您想了解更多信息请关注我们公众号
Baidu
sogou